腰痛怎麼舒緩?研究顯示中醫針灸治療效果佳!

目錄

根據調查1,在過去 6 個月內,有腰痛(下背痛)的人高達 40%;一生當中至少有一次腰痛經驗的人更是高達 84%,或許現在的你也有這樣的困擾。

中醫在治療腰痛時使用的針灸在近年來除了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有效之外,許多外國的西醫治療指引要會建議病人接受針灸治療。

究竟針灸對腰痛的「舒緩」效果如何?又能夠持續多久?這篇文章將完整告訴你!

電針灸能夠「舒緩腰痛」並改善失能狀況

香港理工大學發表在《替代與補充醫學期刊2》的研究探討了針灸在治療腰痛上的「疼痛舒緩程度」和「失能改善狀況」。

專家們將 56 位腰痛患者分為兩組,一組接受運動治療,另一組則是加上「電針灸」的治療。

運動治療的方式包括熱身、伸展背部肌肉、背部運動、腹部運動和運動後的伸展,專家也會針對下背痛的生活習慣做衛教說明。

針灸組則接受每週三次,每次 30 分鐘,持續 4 週的針灸治療,接受治療的穴位包含「腎俞、大腸俞、委中、三陰交」等常用於治療腰痛的中醫穴位。

針灸治療後「平均疼痛分數」和「最痛分數」都有改善

在治療結束時,「運動組」的平均疼痛從原本的 5.88 分降到 5.12 分;「運動 + 電針灸組」則是從原本的 6.38 分下降到 3.81 分,腰痛舒緩狀況明顯優於「運動組」。

在治療後的一個月和三個月,「運動組」的平均疼痛分別為的 5.19 分和 5.27 分,「運動 + 電針灸組」的平均疼痛分數則是 3.77 分和 3.46 分,表示針灸對於腰痛的舒緩,能夠持續到治療之後的至少 3 個月。(如下圖所示)

在最痛分數上,搭配電針灸治療的腰痛病人,也有較好的舒緩效果。

腰痛導致的「失能狀況」明顯改善

腰痛可能因為「疼痛、無力」導致病人無法彎腰、難以入睡、難以站立或久坐。研究人員透過一份詳細的量表來評估患者因為腰痛帶給生活上的困擾與失能。

在治療結束後,「運動組」的失能分數只從原本的 32.49 分降到 30.82 分;「運動 + 電針灸組」則是從原本的 35.32 分下降到 20.02 分,可以發現接受店針灸治療的腰痛病人,失能狀況改善更明顯。(如下圖所示)

而且這樣的趨勢和腰痛的舒緩一樣,都能夠持續到針灸治療後的三個月。

針灸除了能舒緩腰痛,還能改善「生活品質」

德國 Charité 醫學中心發表於《美國流行病學雜誌3》的研究將 3,093 位腰痛病人分為兩組,兩組都有接受針灸以外的西醫常規治療,再於不同時間上,搭配針灸治療。

其中一組先接受針灸治療(藍色),另一組則是在三個月後才接受針灸治療(紅色),平均的治療次數為 10.4 次。

針灸治療後,腰痛舒緩 37%,失能改善 33%

研究發現,先接受針灸治療的組別,在治療三個月後疼痛分數下降 37%,沒有接受針灸治療的組別則只有下降 9.8%。

失能分數方面,接受針灸治療的組別下降了 33%,沒有接受針灸治療的組別則只有下降 11.3%。

由此可見,雖然只接受常規治療下背痛也會緩解,但在搭配針灸治療時,腰痛的舒緩效果更好。

針灸治療後,腰痛病人的「生活品質」提升

不論是身體或心靈上的生活品質,接受針灸的組別皆優於只有接受常規治療(7.0 分比上 2.3 分;2.4 分比上 0.3 分)。

當後治療的紅色組別也接受三個月的治療之後,兩者的生活品質則差不多。

《美國醫師協會》也建議使用「針灸」來治療腰痛

在研究的支持下,《美國醫師協會4》也在 2017 年的 <下背痛治療指引> 中建議醫師使用針灸和徒手治療來治療急、慢性下背痛。 針對不同的下背痛,協會的建議如下:

急性與亞急性下背痛

大多數急性或亞急性下背痛患者無論接受何種治療,隨著時間的推移通常都會好轉。因此,醫生和患者應選擇「非藥物治療」,如熱敷、按摩、針灸脊椎徒手治療

慢性下背痛

對於患有慢性下背痛的患者,醫生和患者應「首先選擇」非藥物治療,如運動、多科別復健、針灸、正念減壓、太極、瑜伽、動作控制運動、漸進式放鬆、肌電圖生物反饋、低劑量雷射治療、操作制約療法(一種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一種心理治療)或脊椎徒手治療

對於那些對非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慢性下背痛患者,醫生和患者應考慮以非類固醇抗炎藥作為一線治療。

總結筆記

腰痛是非常普遍的症狀之一,或許你現在也正受腰痛所苦。

研究證實,不管是急性或慢性腰痛,皆可使用針灸治療,舒緩症狀。針灸可以舒緩疼痛、減少失能並改善身體和心靈上的生活品質。

若有針灸治療的需求,建議您可以尋求合格的中醫師診治。

腰痛相關文章

由於腰痛是一個非常常見,且造成許多失能的疾病,本網站針對這個主題撰寫了一系列的文章,可以依照需求閱讀:

參考資料

  1. Cifu DX. Braddom’s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Fifth ed.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 2016. ↩︎
  2. Yeung CK, Leung MC, Chow DH. The use of electro-acupuncture in conjunction with exercise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back pain.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03;9(4):479-490. doi:10.1089/107555303322284767 ↩︎
  3. Witt CM, Jena S, Selim D, et al. Pragmatic randomized trial evaluating the clinical and economic 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Am J Epidemiol. 2006;164(5):487-496. doi:10.1093/aje/kwj224 ↩︎
  4. Qaseem A, Wilt TJ, McLean RM, et al. Noninvasive Treatments for Acute, Subacute, and Chronic Low Back Pain: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n Intern Med. 2017;166(7):514-530. doi:10.7326/M16-23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