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好難受,中醫針灸可以減緩疼痛、僵硬和服用止痛藥次數

目錄

72 歲的林伯伯是一位退休公務員,過去他很享受爬山和健行的樂趣,但最近幾年膝蓋關節的疼痛和卡卡讓林伯伯感到很困擾。每當天氣變化時,林伯伯更是疼痛難耐。
平時有在規律運動、復健和服用止痛藥的林伯伯希望知道:除了注射PRP,或是更嚴重時開刀以外,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幫助緩解疼痛,提升生活品質?
(設計情境,非患者本人)

長者最常見的困擾之一:膝蓋退化性關節炎

在台灣,有 350 萬人有膝蓋退化的問題。其中,58 歲以上長者,每 5 人中就有 1 人有此問題;在 70 歲以上老人更是有 7 成以上有此問題。

除了日常生活的減重、運動之外,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包含復健、服用止痛藥、增生注射治療或是開刀。

針對那些不適合開刀或是不想開刀的民眾,若有其他治療能夠在西藥以外,更加緩解疼痛、僵硬、活動不利,並且減少止痛藥的服用數量,絕對是患者的一大福音,而中醫擅長的「針灸」就是其中一個有科學根據的好方法。

止痛藥搭配針灸,效果更顯著,生活更愜意!

在權威醫學期刊《BMJ》中有一篇研究探討「針灸是否能夠幫助原本就在服用西藥的患者,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研究者針對患者施予針灸,包刮膝蓋附近的:膽經-陽陵泉(GB34)、脾經-陰陵泉(SP9)、膝眼(EX-LE5)、胃經-足三里(ST36);和遠端穴位:腎經-太溪(KI3)、脾經-三陰交(SP6)、大腸經-合谷(LI4)、胃經-豐隆(ST40)。

結果發現,在進行 12 週的治療之後,同時接受針灸治療和服用止痛藥的組別,不管在「疼痛」、「僵硬」、「活動不利」和「服用止痛藥數量」都有顯著的降低(下圖)。除此之外,這組患者的「活動能力」和「身心狀態」都有所提升。(未顯示)

膝蓋痛,要動還是不要動?

風濕免疫科權威期刊《關節炎與風濕病學》(Arthritis & Rheumatology)在 2022 年 6 月發表了一篇論文,表示:面對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光是「走路運動」就能夠有效減少未來疼痛的機會;在影像學上,關節的狹窄進程也會被減緩。亦即不管是從「症狀」或是「實際的退化程度」來看,走路都是很好的選擇。

因此建議有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還是要適時的運動,才能避免症狀繼續惡化。

常見問題

可以自行按壓穴道嗎?

有些穴位深度較深,需要透過針灸才能到達,中醫師也會搭配針灸手法加強刺激。因此,並不能保證按壓穴道能夠達到相同的療效。

除此之外,症狀也可能有潛在的其他疾病,若沒有經過合格醫師評估,就希望自行治療,可能會延誤病情。

因此,建議民眾將按壓穴道當作額外的預防保健,不建議完全取代正規醫療。

若有改善,西藥是否能立即停止?

通常中西醫結合治療的中醫師不會建議病人因為症狀改善,貿然停止西藥的治療。而是可以在症狀改善之後,等下次西醫回診,由原本的西醫主治醫師評估是否逐步降低劑量,才不會一停藥就馬上復發。

一定要照著這些穴道或中藥治療嗎?

研究證實有效的穴位或是中藥表示這些方法有效,但不代表是對病人最好的方法,中醫師會依照病人的症狀來選擇最好的治療方式,因此未必會與研究選用的穴位或中藥完全相同。

總結

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是長者非常常見的疾病,在西醫的發展下,不管是藥物或是手術,都有許多不錯的治療方法。然而,還是有部分的患者需要透過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症狀。

「針灸」在這次的研究當中,被證實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僵硬和活動不利,也能減少服用止痛藥的次數。建議有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困擾的民眾,可以到附近的診所,找尋合格中醫師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