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反覆發作?研究證實西藥搭配中藥「吳茱萸湯」,維持效果更好

目錄

45 歲的林先生在科技公司上班,平時工作壓力大,而且用餐不定時,缺乏運動。最近,林先生常常覺得胸口熱熱的,而且嘴巴會感覺到酸味。他想到廣告常說的「火燒心」、「溢刺酸」,開始懷疑自己有胃食道逆流,因此來到診所就診。

一開始,林先生依照醫師的處方,服用制酸劑和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 (H2 blocker),但由於症狀持續存在,在做完胃鏡之後,醫師開立效果較強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症狀隨即緩解許多。

然而,林先生卻發現,每次療程結束之後只要一停藥,症狀就容易復發。林先生希望知道,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讓西藥的控制效果更好、更持久?因此來到了中醫診所就診…
(設計情境,非患者本人)

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之一「火燒心」

新國民病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在台灣,1995 年、2002 年到2008 年的胃食道逆流盛行率分別為 5%、12.6% 和 14.5-25%,電視也能常常看到胃食道逆流的廣告,胃食道逆流無疑成為了新的國民病,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包含:

典型症狀

  • 心口灼熱 (火燒心):常見於飯後
  • 胃酸逆流 (溢刺酸):嘴巴或喉嚨感覺到酸水逆流,常伴隨著未消化的食物。

非典型症狀

  • 吞嚥困難、疼痛
  • 胸痛
  • 唾液分泌過多
  • 喉球症/臆球症:喉嚨卡卡的好像有東西
  • 慢性咳嗽、沙啞、喘鳴
  • 噁心

胃食道逆流的治療

症狀輕微者:生活作息改變 + 胃藥

不管是症狀輕微或是嚴重,醫師都會建議病人做生活習慣的調整,包含:

  • 減重:體重過重或近期增重者
  • 抬高床頭並避免睡前2-3小時進食:適合夜間胃食道逆流的人
  • 避免以下食物:巧克力、咖啡因、酒精、酸或辣味食物

若有需要,醫師會開立一些胃藥供民眾服用,部分胃藥屬於「指示用藥」,可以在藥師的指示下於藥局自行購買:

  • 制酸劑:降低胃酸酸性
  • 胃黏膜保護劑:如 Sucralfate
  • H2 受體拮抗劑

症狀嚴重者:生活作息改變 + 強效胃藥

症狀嚴重者,醫師則會評估是否需要做胃鏡檢查,並且開立「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是一種效果較強的胃藥,可以減少胃酸分泌。

胃食道逆流症狀反覆發作怎麼辦?

根據 Cucchiara et al. 的研究,許多病人在治療結束之後會反覆發作,讓病人十分困擾。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中醫部和肝膽腸胃科在 2019 年發表了一篇研究:發現在 77 位胃食道逆流患者當中,同時服用西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和中藥「吳茱萸湯」的 40 位病人,相較於另一組只有服用西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 37 位病人,在停藥之後,胃食道逆流的控制狀況更好。

在搭配中藥「吳茱萸湯」的這組,停藥 28 天後,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分數依然比治療前下降了 16.9 分;相對的,只有服用西藥的這組只下降了 9.95 分,在統計學上達到顯著差異。

因此,若您有胃食道逆流反覆發作的困擾,不妨到附近的中醫診所就醫,由中醫師評估最好的處方。

關於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是歷史非常悠久的中醫方劑,記載於張仲景的《傷寒論》,常被用來治療飯後噁心、嘔吐、腹瀉(Li, P.-S., Liu, T.-C., 1999.)。研究顯示,吳茱萸湯可以抑制嘔吐,減少胃酸分泌和酸度,減少胃的蠕動,因此常被用來治療胃部不適。(Chi, Y.-P., 2003.)

常見問題

若有改善,西藥是否能立即停止?

通常中西醫結合治療的中醫師不會建議病人因為症狀改善,貿然停止西藥的治療。而是可以在症狀改善之後,等下次西醫回診,由原本的西醫主治醫師評估是否逐步降低劑量,才不會一停藥就馬上復發。

一定要照著這些穴道或中藥治療嗎?

研究證實有效的穴位或是中藥表示這些方法有效,但不代表是對病人最好的方法,中醫師會依照病人的症狀來選擇最好的治療方式,因此未必會與研究選用的穴位或中藥完全相同。

總結

中醫在許多方面都能夠幫助治療胃食道逆流,不管是想要取代西藥、加強西藥療效或是加強西藥的持久度,都有相對應的方法。在今天介紹的這篇研究特別證實了西藥加上中藥「吳茱萸湯」,可以讓停藥之後一個月的症狀持續控制,不會因為停藥就馬上復發。

如果你有胃食道逆流的困擾,在停用西藥之後就常常會復發,不妨到附近的中醫診所就醫。

參考資料

  • Shih YS, Tsai CH, Li TC, et al. Effect of wu chu yu tang 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Phytomedicine. 2019;56:118-125. doi:10.1016/j.phymed.2018.09.185
  • Chi, Y.-P., 2003. Chinese Herbs Formula 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People Health
    Publishes, Beijing.
  • Li, P.-S., Liu, T.-C., 1999. Shanghanlun. Chih-Yin Publishes,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