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我比過去更願意花較多的錢買東西,但並非消費習慣變得奢侈,而是體悟到「真正的省錢」,不能只看當下的C/P值,而是要看長遠的C/P值。
昨天,我的藍芽耳機故障,又再次應證了我的觀點。我在一年前開始大量收聽Podcast,發現這樣能善用通勤、運動的時間,每週至少也有4、5個小時,因此決定購入無線藍芽耳機。當時覺得蘋果耳機是奢侈品,所以挑了很久,找到一款有Airpods pro 7~8成品質,卻只要4成價格的耳機。
以當下來講是很划算,但沒想到才用了一年就壞掉了。如果Airpods pro可以使用兩年,又有1.5倍的品質,等於是有3倍的價值,卻只賣2.5倍的價格。如果不是剛出,還能以2倍價格買到。兩倍的價格,兩倍的壽命,卻有1.5倍的品質,你說誰比較划算?
筆記型電腦、手機
同學們大部分都是上大學時買第一台筆電,到了大四時,買Windows的同學很多都已經換第二台了,買macbook air的同學卻幾乎都還在使用原本那台,有些人甚至用到大六。
單看購買當下的C/P值,Windows平價電腦確實是滿不錯的選擇。但如果考慮到壽命,1.5倍壽命*1.2倍品質是1.8,蘋果電腦的價格可沒有到1.8倍,所以是蘋果略勝一籌。除非有強烈使用Windows的需求,不然我覺得買蘋果「中階、非最新款」的筆電其實反而是更省錢的做法,還可以享高超品質的產品。
手機也是一樣,iPhone有1.5倍品質*1.5倍(甚至2倍)壽命,相乘是2.25倍,只要不要買最新一代的iPhone就會比Android還要划算。以前總覺得買蘋果是一種奢侈,後來發現買前一代的蘋果產品反而更省錢。我的iPad Pro是2019時買的2017款二手貨,價格與同時間的iPad一樣,至今依然順暢,而且剛更新到iOS15,說不能還能再戰兩年。
衣服
我曾經很喜歡買網路品牌A的衣服,價格平價,比日本知名廠牌B便宜3~4成,卻有類似的品質。但時間一久,就發現A品牌的衣服,才穿1~2年就開始嚴重退色、材質也有點斑駁,看起來很舊,幾乎不能繼續穿。反觀B品牌,雖然較貴,但我一穿就是4年以上,有一件甚至是從高三穿到現在,至少穿過500次,根本超划算。
去年斷捨離時,A品牌的衣服幾乎都被淘汰,B品牌幾乎全部留下,更加慶幸自己近幾年已經不再買A品牌的衣服,做「看似省錢,其實花更多」的行為。
軟體服務
我的網站是自架的,所以需要自己購買許多主機、軟體才能運作。一開始想說要買便宜一點的,就去找人團購大量授權的軟體。結果發現我的網站開始會跳出莫名的廣告,最後還是重新從官方網站自己購買,反而多花一次錢。
在這些軟體和服務當中,我最滿意的莫過於Bluehost主機,還好當時是挑世界前三大的廠牌,每次部落格遇到問題時,都有24小時課服幫忙處理問題,而且都是一次處理完成,不會互踢皮球。再次讓我體會到一分錢,一分貨,買得便宜,不能於省錢,甚至還可能成了冤大頭。
總結
可能是受家裡影響,我自己買東西算是滿精打細算的,喜歡透過自己研究來省錢,也喜歡買二手貨。一開始,都會因為挑到高C/P值的東西而感到驕傲。這幾年,漸漸發現直接花多一點錢買大廠牌,有時比挑了半天決定的還要省。切記不要只看當下的C/P值,一定要把產品壽命也考慮進去才是真正的C/P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