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臨床試驗不應該是中醫的全部?用米奇林料理讓你秒懂!

目錄

中醫強調個人化,每個人有自己的體質,有自己的症狀,當然就有最適合自己的中藥。這就很像料理一樣,每個人的喜好不同,當下想吃的類型不同,應該要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餐廳、餐點,而不是去找世界上有沒有一款料理可以讓所有人愛上。

這篇文章希望透過米其林料理當比喻,破除大家對於中醫沒有臨床試驗的部分,就代表沒有效的誤解,並且告訴你,什麼時候應該使用臨床試驗?什麼時候則應該選擇個人化醫療?

沒有臨床試驗代表證據等級低,而不是沒有效

必需承認,中醫的臨床試驗遠遠比西醫少,很多時候都是靠中醫師臨床上從病人得到的回饋來累積經驗。

很多人會批評中醫這種經驗累積方法,全都是靠安慰劑,沒有任何臨床價值,這其實是錯誤的想法。

舉個例子:煮牛肉麵的廚師,原本沒有放青蔥,有一次心血來潮放了青蔥,客人的回饋突然變得很好,生意也提升了好幾成。這位廚師因此得出一個結論:「牛肉麵放蔥會更好吃。」

如果能夠實際找 1,000 人來盲測「沒有加蔥」和「有加蔥」的牛肉麵哪一個得到的平均分數比較高,當然是一個「證據等級」更高的做法,但你應該不會說沒有做「隨機對照盲測」的廚師做出來「口碑很好」、「評價很高」的牛肉麵都沒有任何價值吧?

因此我認為中醫在沒有臨床試驗的部分,雖然經驗累積比較慢,但不能直接說沒有價值或是沒有效果,最多只能說「證據等級較低」。

接下來,我還希望說服你:中醫跟料理一樣,有不能用臨床試驗代表全部的理由。

米其林推薦的生魚片 vs 維力炸醬麵

如果我們找 1,000 位消費者,隨機分派他們吃「米其林推薦的生魚片」和「維力炸醬麵」,並且選出自己比較喜歡哪一個?

由於消費者包含喜歡台式料理、泰式料理、美式料理和韓式料理的人,他們可能不習慣吃生魚片。因此,即使喜歡日本料理的人幾乎都給出了滿分的評價,但整體的分數很有可能是更大眾化的「維力炸醬麵」獲勝。

中醫也是一樣,每個人的狀況不同,如果幫每一個人都客製化他最適合的中藥可以得到 90 分的回饋,但如果是找一個大家都有點適合的中藥做臨床試驗,雖然能夠得出有效的研究結果,但可能只能得到 70 分的評價。

不同的料理有不同的角色

如果想要品嘗極致的美食,喜歡日本料理的人,會去米其林推薦的日本料理店,喜歡其他料理的人也會同樣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料理方式。

但如果是一群大學生要去畢業旅行,只能挑一個東西當宵夜,挑大家都喜歡的「維力炸醬麵」就是最好的選擇。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中醫:

如果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中藥組合,需要由專業的中醫師來評估、處方和持續調整。但如果今天是疫情很嚴重,有大量的患者需要快速發放有效且能遠距看診的中藥,挑一款對大家都有中等幫助的中藥,如清冠一號,就是一個好方法。

不管是預防新、治療新冠肺炎或是治療長新冠症狀,服用組合好的方劑可以是一個快速的選擇,但如果可以找自己長期信賴的中醫師針對病人客製化適合的中藥,絕對能事半功倍。

總結

如果一昧地追求臨床試驗,而揚棄了中醫個人化的特色,無疑是有了維力炸醬麵之後,就揚棄了各種特色料理。

因此,在追求中醫的臨床試驗之餘,也別忘了中醫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客製化的中藥組合,讓臨床試驗(維力炸醬麵)和個人化醫療(米其林料理)在各自需要的時候發會功效,才能最大化中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