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縮影:《動物農莊》閱讀心得與寓意

目錄

人性不分年代

《動物農莊》是喬治·歐威爾撰寫於 1945 年的經典著作,被選為 20 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並被追頒雨果獎。故事雖然是在諷刺當時的蘇聯,但由於所諷刺的「人性」不分年代,所以至今依然是一部討論度非常高的著作。

在閱讀《動物農莊》時,時常能將裡面的人物與現實中的人物對應,使得故事格外耐人尋味。

解讀方式

如果這本書被收錄在國文課本裡,那考試一定會考每隻動物分別代表哪個歷史人物?但我自己更喜歡謝哲青的教學模式,他讓同學發表對於每個動物的看法,即使是被寫得很可惡的拿破崙也可能有人喜歡;勤勞賣命的拳擊手也有可能有人不喜歡。

在每個人都可以罵總統的民主國家,各種聲音應該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看《動物農莊》的賞析可以讓你認識歷史,但如果只停留在這裡,就跟填鴨式教育沒兩樣,自己形成一套對於《動物農莊》的想法才是真的把書讀進腦袋裡。

我的觀點

我們就是那99%的人

《動物農莊》的情節第一個讓我想到的是發生於 2011 年的占領華爾街事件,當時的口號為 “We are the 99%.” 華爾街的富人們憑藉著過人的商業頭腦賺進大把的鈔票,而且他們明明賺了最多錢,卻常常只要繳很少的稅金。雖然這些人都是用「合法」的途徑賺到錢,但這樣財富不均的現象,真的「合理」嗎?

更有趣的是,當我在查資料時發現,「那99%的人」這句話正是由喬治·歐威爾於 1940 年 6 月 3 日在一封給予每日電訊報的信中提及的。他指出「那些人將永遠不知道剩下來的 99% 人的存在」,諷刺富人不理解且不關心大眾。

SONY DSC

假敵人

為了轉移焦點而製造假敵人的情節在歷史上層出不窮,就像《動物農莊》裡不斷改變的假想敵一樣,一開始是瓊斯先生,後來變成雪球和鄰近的兩個農莊。

有時候,政府呼籲民眾共同抗敵是因為有真的敵人,但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政府可能只是想凝聚民心,掩蓋掉其他問題的可能性。

竄改歷史

拿破崙那夥人為了增加動物們對於雪球的恨意,不斷修改「牛棚戰役」的說詞,從一開始「雪球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英勇」到後來變成「雪球打從一開始就跟人類串通」。雖然有幾隻馬和驢子覺得不對勁,但因為他們沒有文字記載,其他動物甚至不識字,所以只能相信拿破崙一夥人的說詞,漸漸的,記憶裡的歷史事件也完全變了樣。

以個人角度,我們可以反思自己的記憶有多不可靠,在《子彈思考整理術》裡有提到一個故事:有個男生在被甩了之後回去翻日記才發現,自己以為愛情一直很順利其實是錯誤的記憶。事實是,那個女生跟他之間一直有摩擦,處得不是很愉快。這顯示了我們的記憶是很不可靠的,同時也提醒我們紀錄的重要性。

以國家的角度,我們則是要小心歷史被修改的可能,如果歷史資料全是國家編寫的,那很可能為了執政者的利益,刻意竄改某些歷史。或者是,當財團掌握所有媒體,民眾看世界的「眼睛」也就被加了一層濾淨,只能看到他們希望我們看到的情況。

總結

《動物農莊》是一本永不退流行的諷刺小說,篇幅簡短,寓意卻深遠,彷彿是一個社會的縮影。推薦給關注政治、社會議題的你。